2024-01-14
長期處於焦慮狀態,會讓人習慣用逃避、拖延、暴飲暴食等方式來「暫緩」焦慮造成的心理不適,這樣的行為機制又被稱作「心理防衛機制」。在自己的內心築起防護牆,雖可以暫時緩解焦慮感受,卻無法處理到問題核心,同樣的問題可能反覆上演!如何辨別自己是否有心理防衛機制?從何深入自己焦慮的原因?跟著路晰書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來一探究竟吧!
在台灣,每8人就有1人有慢性焦慮症狀:失眠、記性越來越差、經常拉肚子、容易感覺疲,日積月累的焦慮,影響著你我的身心健康。焦慮是如何從正常的情緒反應,演變為傷人的大妖怪呢?跟著路晰書一起透過心理學的視角認識「焦慮」,藉由SAS焦慮自評量了解自己的焦慮程度,以及常見的慢性焦慮症狀,尋找降低日常焦慮的方法。